【前言】中西方都有人误以为中国崛起只是个意外,甚至认为这是西方的恩赐。这种认知,属实是个大大的误会,没有看到事物的深层逻辑及其必然性。事实上,在人类几千年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是世界头号强国;而统治世界短短百年的美联邦,总共只有不到250年的历史。历史的巧合之处就在于,美国从立国到快速发展的短短两个世纪里,恰好是中国睡狮睡着了的阶段,所以美国人普遍目无中国;美国话语培养出来的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也瞧不起自己的国家,对国家发展选择故意看不见。

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唯一一个几千年不朽之文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红旗渠在内的诸多基础建设,也是滋养这个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基础建设背后的底层逻辑,正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不屈不挠的“红旗渠精神”。

本文将从文化基因角度来阐述:为什么中国超越美国是历史的必然?更准确地说,中国的目标不是超越美联邦,而是回归自己本来的位置,成为更好的中国。

01 基建狂魔?——中国人的基建魔性有多强?基建的意义有多大?

说中国是个基建狂魔,这是西方人给咱贴的标签。西方有统计报道说,中国2011~2013年三年的水泥消耗量达到64亿吨,远超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的总量44亿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发文惊叹:“这是最让人惊叹的统计数字。”西方有些人,把中国基建描述为“暴力美学”,反映出他们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情。

而且,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可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中国在基建方面自古就魔性十足,确实是够魔也够狂。我们且以时间为轴,来捋一捋中国自古以来所建造的那些逆天的基础设施吧。

第一项基础建设,必须是夏朝大禹治水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

大禹治水纪念雕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善于治水、也是治水成就最大的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治水工程无疑就是大禹治水。《尚书?大禹谟》曰:“洚(jiàng)水儆予。”上天让洪水泛滥,大概是为了惩戒不大听话的人类。西方的《圣经旧约?创世纪》说得更具体,说上帝耶和华见人类罪恶深重,很后悔在地球上造出人类,便让洪水泛滥,想要毁灭天下。在洪荒时代,人类犹如蝼蚁,即使洪水滔天,也只能听天由命,毫无自主之力。

但我国圣王尧帝时期,代摄天子位的大舜不肯听任天帝毁灭人类,决定以人抗天,掌控自己的命运,开启人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征程。起先, 圣王委任大禹的父亲鲧(gǔn)负责治水, 但鲧只知道用堵的办法,还不惜从天庭盗取息壤下来,捏成一个个堤坝,然后用慧识的创造力将其放大用来堵水。结果,堵得越厉害反而淹得越厉害。所以,圣王杀了鲧,委任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泄的办法,根据我国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顺山形地势勘探河道、凿通障碍,把水引向东方、导入大海。这完全符合治水的规律,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

治水如此,诸事皆然。顺应事物天然具备的文理而整治,顺应其本身的能量动势趋向进行正向疏导,随圆就方、直能就曲,从而引导事物顺应先天客观规律而归正。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治理之道。大禹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功臣(没有之一),他的治水树立了中国人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勇气,也开启了中国人兴修水利的优良传统。

第二项基建工程,韩老师要说是夏朝铸造的九鼎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1

恐怕很多人不认为九鼎是个基建项目吧。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就是治水的那位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为了消除民间持有的攻击性武器,以维持天下太平,把天下兵器全部收归天子处置,将兵器铸造成九鼎,分别刻上九州的名字来代表九州。自此,鼎作为商王朝的传国重器、国家政权的象征物,一直传到周朝,直至东周被秦国所灭,九鼎在运往咸阳途中沉了一只入黄河。秦始皇开始,改用传国玉玺代替九鼎,作为政权象征。

时至今日,九鼎虽已无从得见,但它作为有形价值加无形价值的一项文化基础建设,又随时与我们同在。自收缴兵器铸造九鼎开始,又形成了一个传统,历代王朝建立之时,都会把战争时期的兵器收集起来,熔铸成其他器件。比如,秦统六合时,秦始皇同番操作铸造了十二座金人。及至如今,新中国收缴各种民间武器的措施更是毫不含糊。凡此种种,体现了中华文明乃真正先进之文明。老子曰:“民多利器,国家滋昏。”西方大国开人类之先河,以至高无上的宪法来保障公民的持枪权,造成“枪击每一天、每年死三万”的热闹景象,以实力诠释着老子的真言。相比之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先人们奠定的文明治安传统呢?

第三项基础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2

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名将司马错的谋划,并派司马错亲取巴蜀之地,使秦国扩地几千里。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时,两军对垒旷日持久,双方都熬得非常辛苦,秦国最终取胜就是得益于有巴蜀之地这个大后方补充粮草。虽然拓地甚广,但早期秦国并没有找到经略巴蜀之地的有效措施,所以巴蜀之地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强大作用。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是,前256年~前251年,秦昭王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成都平原上千万亩良田。这是什么概念?相信无需多言了吧。

第四项基础建设,秦始皇时期的郑国渠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3

郑国渠

公元前246~前237年,吕不韦任命韩国派来的间谍水工郑国负责修渠,引泾水东流灌溉关中平原4万多公顷良田。此项工程,作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大战前诸多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成后,秦国在吕不韦、李斯等一班干臣的谋划运作下,经济战、舆论战、情报战多管齐下,吸引山东六国大批农人入秦耕种,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底气。巴蜀天府之国和关中沃野千里良田加持下的秦国,相较于山东六国的国家气象,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一切尽在掌握,所以历史赋予他完成统一大业是必然的。从中,我们便可以深刻体会到基础建设扩充增量财富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了。

第五项建设,打包说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盘整华夏”的系列工程

具体包括筑长城、修驰道、造骊山陵墓、疏通水利、平定南越、修灵渠等诸般工程。其中单说驰道和疏通水利工程吧。

秦国驰道,是世界上最早的马车高速公路。统一之前,各国的马车大小尺寸不一样,车道有宽有窄,通行很不方便。国家统一后,规定车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此即所谓的“车同轨”是也。这就大大方便通行了,物流就通畅了。

秦始皇统一后的疏通水利,广西的灵渠算是一个大项,其它的不一定是指都江堰、郑国渠那么大的某一个单项工程,而是较小的一系列疏通工程。统一前,自西周以来的天下万国,彼此间本位主义、自私自利、以邻为壑等现象是无可避免的,上游诸侯国截流、下游诸侯国堵水都是常规操作,造成各国之间互相伤害,实力强的欺负实力弱的,要用水先紧着强国用,要淹水就选择弱国淹,弱肉强食成为常态。统一后,就实行全国一盘棋,不允许互相伤害了,该打通的要打通了,该放水的要放水了。这就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应用效率了,减少洪涝灾害了,统一的好处多多,不在话下。

当然,秦始皇功业心很重,他总是巴不得一辈子做完几辈子的事,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总让我们感觉到他在位的几十年好像是经过了几百年一样。这些工程非常庞大,实施又失于急切,过度征发民力,没有与民休息,忽略了民生根本,致使民生陷入凋敝,成为秦朝快速覆灭的原因之一。这也是许多开国之君的共同点,知我罪我在此一举,一个人把很多有争议的大事都做完,不给后人留后患。韩老师是非常赞赏秦始皇们的,只是苦了那一代人。

第六项工程,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沟通了中国南北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并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总长度达到了1797公里。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4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始凿于春秋时期的吴国,但那时规模有限,仅用于吴国伐齐;隋朝时为了加强对江南富庶地区的控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凿,终于连通至洛阳,并且修通至今北京;到了元朝,政治中心在今北京,为了将江浙一带的粮食能够运至大都,舍洛阳而直取北京,形成今天的大运河全貌。大运河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被国家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继续造福沿岸人民。

第七项,唐朝40多处水利工程

其中较大的是位于宁波的它山堰,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至宋、元、明、清四代,历时千年,政府没有再进行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可能有前朝已经奠定较好基础,坐吃老本的原因;更有可能是社会发展动能有些走下坡的原因,因为这段期间恰好是中国从古代科技领先到逐渐衰落的过程。且按下不表。)

第八项,包括红旗渠在内的现代工程体系

当下的各种基建项目历历在目,大家都能如数家珍,就无需赘言了。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5

厦漳大桥

第九项,略说中国未来新基建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2019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新基建主要聚焦七大领域,分别是: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6

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塔

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将持续跟踪研究,随机应变。

02 中国基建,背后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一项工程所投射出来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文化问题。那么,中国基建投射出中国人哪些文化特性呢?为便于理解,我们以中西对比的方式略作阐述。

第一,中国文化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漂流浪荡的

就以中美两国拍摄的灾难片对比来一探其文化基因吧。美国人拍的灾难片,应对方案基本都是建一艘诺亚方舟,逃出地球。其文化基因是,美国人来自各大洲,基本没有根的概念,地球不好了,就抛弃她,另谋出路。反映在日常生活上,他们可以一生漂泊,基本要到退休后才会买房定居下来,所以他们自购房的比率低于中国人。

而中国人拍的灾难片是,一定要把地球带走。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原住民文明,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遇到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而不要逃避问题。原住民对家园的情怀和守护的意志,可以从《游击队歌》歌词窥见一斑:“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中国文化是人文属性的,而不是宗教属性的

所谓人文属性,就是世俗文明,说人话、办人事;亦可说,是人在说话办事,而不是神。

中西方文化在神话寓言方面的区别,跟灾难片的区别一样,都能真实地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别。一神教崇拜的神,跟普通人是二元对立的,普通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神,因为那是单一神垄断的特权。这就是西方黑白分明的二元对立文化基因。以《出埃及记》为代表的宗教传说,表达了西方人喜欢把命运交给一股外在的神秘力量、祈祷外在的神力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今天西方政客甩锅习惯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的文化,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我们更相信以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传说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真实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郑国渠、万里长城、大运河、红旗渠、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沙漠绿化等等。这些庞大的工程项目,哪一项不是就地改造?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7

精卫眺海

清代·顾炎武《精卫》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剧中,林书记的爱人冯筱怡老师,在亲眼见证了红旗渠一次次度过危机又继续前进的经历之后,感动而又感慨地对林书记说:“以后我会告诉我的同学们,如果他们不相信愚公移山,就叫他们去看红旗渠。”红旗渠工程开凿的,正是那令人生畏的太行高山,总干渠长度70.6公里,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韩老师不禁感叹,传说中那位立誓要凭一己之力加上子子孙孙矢志不渝铲平太行、王屋二山的愚公老人,泉下得知今天宏伟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成功建成,将会是何等的安慰与喜悦啊!

在世俗文化里,做中国人的神,也要能办实事的才有资格担当。中国人不承认一神教优于多神教的文化霸权主义理论,不承认有一尊万能的上帝存在,而是对各种神进行了世俗化安排和专业化分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神去做,甚至能把事情做到极度专业的人,就会被奉为神。需要火,燧人氏钻木取火、火神祝融击石取火;水利不利,水神李冰父子来修;需要吃饭,五谷神后稷、袁隆平院士来研发增产;想赚钱,向文财神范蠡学习生财之道;甚至很多人以为只是个景点的乐山大佛,实际上却是个水利工程。这些神在本质上跟普通人是同类的、一体的,而不是对立的、隔绝的,神就是我们人群当中出类拔萃的那个人。这就是中国圆融文化的基因。

中国人解决问题从不以假借外力为优先,孔圣人教我们“敬鬼神而远之”,就是告诉我们,关键时刻外在的鬼神靠不住,遇到问题还得靠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绝不做孬种、当逃兵,管你天王老子,太阳多了我都敢把你给射下来,不合适我就把你给改了!中国人的韧劲,就是在各种大风大浪中练就的。

中西方两种文化反映在应对疫情、洪水、地震等重大灾难上,处理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巨大差别,一种积极应对,一种甩锅推责。

第三,中国文化是不惧强敌,终能克敌制胜的

《红旗渠》剧中,技术员吴念祖牺牲后,追悼会祭奠牌位两边书写的挽联是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的两句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让韩老师看了很是感动。诗句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我们无从得知当年27岁的技术员吴祖太(吴念祖人物原型)牺牲时是否真的引用了这两句诗,但剧中用此联来描述林县人民的雄壮气魄和奋斗精神,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中国人天生就带着战胜困难、改天造地搞基建的基因,毛主席更是此间的代表人物。主席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词句,表达了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蓄水发电的打算。主席畅想,到建成时,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还说,到时候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但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应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历史学家汤恩比)插图8

三峡大坝

毛主席身上,完美体现了湖南人“不怕死、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的狠劲儿,着实招人喜爱、令人敬佩。

中国人敢于面对强敌的文化基因,不光体现在基建上,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日本人曾豪言三个月全面灭亡中国,继而雄霸世界。结果在毛主席持久战思想指导下,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地道战、游击战等多种战法,让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淹没在中国抗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朝战时,傲骄的美国人不顾中国敬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初初建国立足未稳的中国人民,毅然组建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实力赢得了这场立国之战,让全世界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相信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

强敌不光是战场上的,还有经济上、科技上、政治上等诸多领域的,但是中国人已经逐一战胜了过去的那些拦路虎,并将继续战胜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第四,中国文化是自强不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中国人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搞基础建设,主要是因为我们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并且没有殖民占领的基因。我国是个贫油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土地资源也严重匮乏,唯有自强不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过改天造地的基础建设,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在各种犄角旮旯的地方种出各种粮食和瓜果蔬菜,才能养活14亿人口。

03为什么说中国超越美国是历史的必然?

正如剧情呈现的,百折不挠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自古以来各种基建精神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人不可撼动的坚强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在历史上看,具有这种意志和力量的中华民族,只要某个阶段拥有哪怕只是几十年的短暂和平,中国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近几十年发生的一样。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她想不强大都难。所以,中国超越美国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文化的底层基因所决定的。

韩老师何敢下此断言?这当然不是老韩我头脑发热一时兴起的妄语,而是借鉴圣人观察历史趋势的大智慧所得出的结论。

《论语》里,子张问老师:“今后十世的文化演变可以预知吗?”孔子回答说:“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文化,有所减少和有所增益而形成殷商的文化;周朝承袭商朝的文化,有所损益而形成周朝的文化;以后继承周朝的朝代,同样是这个规律,所以即使是一百世以后的历史演变,也是可以知道的。” 所言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中国强大了几千年,具备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一切现实要素,不强大是不合天理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与日本哲学思想家池田大作进行了长久的对话,内容整理成书《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汤恩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对话中,汤恩比总结了他观察总结中国文化之所以堪当大任的八点原因,在此只讲结论,不详述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或在评论区反馈一下需求,我们另文介绍。

我们身为中国人,绝大部分并不比汤恩比更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更遑论从这些底层代码中观察判断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没关系,我们不妨出口转内销,直接借用他的结论。韩老师对照汤恩比言论发表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轨迹,与这位大学问家的预判高度吻合,不禁让人拍案赞叹!

同胞们,共祝祖国好运,你我与有荣焉!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