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了微头条,回忆了刚来杭州时看到的样子,提到了印象中延安路还看到过稻田,很多网友都提出了质疑,对此,我欣然接受,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批评指正,我写的全凭脑子中的记忆,目的是唤起大家的回忆,也欢迎大家来分享您记忆中的杭州。

1998年9月3日,我高考失利后通过一个老乡的介绍到杭州东站附近的一个印刷厂打工。记得这趟列车的终点站就在杭州火车东站,当时的城站还在重建,所以,东站的人比较多。那天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心里忐忑不安,一种对大城市的好奇和对未来忧虑都有。好在印刷厂派了两个老乡在出站口接我,他们用纸板写上我的名字,高高地举在头顶,我走出出站口一眼就看到了他们,他们带我去了离东站大约两三公里叫新风村的一个小厂里。

这里虽然离东站不远,但感觉很偏僻,当时东站的边上还有个东方商城,但这个商城几乎没怎么兴过,也没什么商户,所以,东站拐到东方商城人就明显少了。东方商城过去有个铁路的涵洞,这个涵洞再过去就是一片良田,中间有不少民宅,但我当时也没见过城市是什么样的,还以为杭州和我老家也没啥太大的区别,有点不同的是当时已经有不少欧式的建筑了,顶上还有个圆球。

这个印刷厂我一待就是四年,那会儿印刷厂的工作比较忙,没有固定休息天,分白班晚班,白班早上8点-晚上8点,另外时间就是晚班,吃住都在厂里。白班下班后,我经常会骑自行车出去闲逛。那会儿身上也没个传呼机,一出去就没人能找到我了。开始的几个月由于路线不熟悉我就跟着东站始发的公交线跑,有时走错了路,回来都后半夜了,但这个方法让我很快地熟悉了杭州。

那会儿买生活用品都去彭埠镇上,但这里晚上却有点不太安全,镇上人很杂,有几个旱冰场、记得还有个舞厅,不过这些地方我都不太敢去,因为经常有人打架。后来,天城路开了一家三口超市,印象中很大,这个超市也是我去过的第一个综合性超市,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去逛几次,除了买点生活用品外,也让我这个乡佬开开眼界,这里的很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见到。

2001年在彭埠附近的五堡开了家麦德龙超市,这家超市没有购物小票,就是买一个小东西也是直接开购物发票,而这发票正是我当时工作的印刷厂印的,于是,老板就鼓励我们多去逛超市。就这样,我改逛麦德龙了,但这里是批发超市,一般不卖单件,所以,我也没帮上印刷厂多少忙。

这四年时间对我后来的影响还是有点大的,四年时间经历了很多。刚来工厂除了出去到处瞎逛长见识外,就是看书,茅盾文学奖获奖书、《围城》、《红楼梦》等都是在这个时间看的。后来,我参加了在杭州上大学的同学聚会,他们是大学生,而我是打工仔,心里的落差在所难免,再加上印刷厂的生活有点像“包身工”。所以,2000年初,我又拿起了书本,参加成人高考,其实后来成人高考变得越来越简单了,甚至都免考了,但当时好像也不太容易,我考的是文科,750分总分我考了480分,成了杭师院的一名函授生。哎~,要是当年高考有这个分估计人生的道路就不会这么坎坷了。也就在这一年9月,我的父亲永远地离我而去了,从此人生只剩归途,家成了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

2002年底,印刷厂的厂长和我合资,一起盘下了一个塑钢门窗厂,不知道当时两个人的脑袋怎么短路了,地址在蒋村三墩的交界处。记得当时文华路的尽头是蒋村公交中心站,再往西就是不知名的小路了,那会这里全是良田鱼塘,民房都不多,一开始公交车也没有,后来开通了一趟从蒋村公交中心站到三墩的公交线。以前的三墩还属于余杭,我去之后这里已经是西湖区了。由于不懂技术、没有业务、没有资金等,塑钢厂干了不到一年,赔了所有的钱,关门大吉了,好在没留下什么后患。那个让我伤心的地方,我至今也没有再去过,也不知道变成啥样了。

2004年年初,我再次来到杭州,租住在汽车北站附近的一个民房里,一个单间每月租金400元。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要工作,要吃饭,所以什么工作也不在乎。正好杭州先科电器公司招聘销售员,此时的我来杭州已经4年多了,经历了不少的事情,虽然内心深处依然很自卑,但已经成熟多了,再加上生活所迫,也许是我渴望工作的态度感动了面试官,我在20多个竞争者中留了下来。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出差,去了杭州以外的地方。

本想着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待遇一定不错,但是我太天真了,每月的收入都不够温饱,坚持了两三个月事情有了转机。2004年7月,省财政厅要办一个印刷厂,原印刷厂厂长是负责人,于是,我也加入了其中。厂址在城北的祥符桥,那会祥符桥还是农村,其实汽车北站就算比较偏远了,北站过去至少还有两公里。祥符桥虽然也是一个镇,但不像三墩和彭埠还有条街,也基本上看不到高的房子,我在这里待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镇中心在哪里。

印刷厂里包吃包住,按国家法定日放假,从此开启了我7年的稳定生活。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7年的时间真的太浪费了,可能是生活太安逸了,7年时间里基本都没有成长,白白耗费7年的黄金时间。以至于到后来有点像肖申克的囚犯,差点走不出这堵高墙。

2008年底,我结婚了,老婆在萧山上班,我们住在萧山开发区大老鹰附近,我开启两头黑的生活模式,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南北。早上6点出门,晚上8点到家,一开始虽然远,但坐公交还是方便的,那会儿萧山高教园区有到杭州的一趟323公交,我从萧山大老鹰这个站上车,坐到闸弄口新村,站内换乘快速公交B支1能直接到祥符桥,车费也只要投一次。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323就改道了,改走宏达路,这么一来,我得早上骑自行车到二桥村去乘车,于是,我的出门时间改成了5点40分,为此,我的自行车都丢了两辆。这种日子实在太难过了,每天上班不累,但路途太累了,老婆也在不断抱怨,我开始在萧山找工作,但一直没什么进展。

时间来到了2010年。这年四月儿子出生了,财政厅的这个印刷厂也搬到了位于三墩的西湖工业园区,我变得要两头骑自行车才能到厂,出门的时间改成了早上的5点20分,这份工作已经做不下去了。2011年年初,凭着当初做过销售的经验,我在大老鹰边上找了份销售的工作,看起来,工作单位离住处很近,来回走路都行,但销售注定是居无定所的,在这里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差不多跑遍了半个中国,每天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每个月平均在家不到一个星期,儿子看到我都以为是陌生人。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2年3月,我应聘到开发区建设三路的一家玻璃厂做计划。尝过了生活的苦,让我对这份工作格外的珍惜,实习的第一个月,我天天在车间,学习工艺过程、产品配置等等,那会儿天气还比较冷,同去的几个人都躲到角落取暖,只有我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学习,每天写学习总结,一个月下来,从来不长冻疮的我,两手长满了冻疮,我也如愿的留在这里工作。

玻璃深加工行业产品定制化程度高、交期短、规格杂,行业里有“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的说法,利润逐渐走低,再加上老板实行多元化经营,这边开厂,还在北方搞房地产,结果,遇到那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困难期,资金捉襟见肘。到后期,不要说年底的奖金了,就连工资也要拖好几个月才能发,这对于要还房贷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受了,银行可不能让我拖。

2015年5月我凭手中的物流师证和玻璃厂的计划工作经验,加入了位于湘湖边的一家汽配公司。那时晨晖路还没有通车,亚太路成了我上班的必经之道,当时路上都是大货车,虽然也是偏远地带,但早晚下班也不方便。后来晨晖路通车了,我开心极了,那时晨晖路上车很少,根本不堵车,可没过多久,晨晖路就开始堵了。后来湘湖三期建好后,亚太路部分区域实施交通管制,大车少了,路况也好点了。一直到现在我都走亚太路,总的来说和以前在杭州上班是不能比的。

我应聘的是物流管理岗位,但我没有接受过物流专业系统性的学习,也少有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所以入厂后,我差不多又一次从零开始,努力学习物流管理和汽配行业知识,争取尽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入职后,虽然工作繁忙,但我还是考取了高级物流师,虽然这个证书后面被废了;参加专升本的学习,取得本科学历;学习物流MMOG/LE体系,成为MMOG/LE体系培训讲师;学习IATF16949体系,成为内审员;后面还学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知识。

我曾经很庆幸能进入这样的大公司,期待着在这里干到退休,即使有一天再有危机也不用担心,因为我所具备的物流专业知识和大厂的工作经验足够支撑我的职业生涯,我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更无奈的是此时的我已经人到中年,职场对中年人的不友好超乎想象,但我始终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顾二十年,很多人都抓住了这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期,通过买房、炒股、做生意等,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我还在为生活奔波。在别人看来,这些年我错过了很多的机会,但作为当事人的我深知自己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即使能让我这二十年能重来一次,也许依然会是今天的结局。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