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2个小时不间歇的讲解难度是什么?有人讲,天天讲课,讲2小时先上课有什么难度,轻而易举,比线下还要舒服,这是真相吗?遇到这样的人,真的很想给他抽个耳光,没有亲自实践过,大放谣言,实在是可恶。
理解的前提是有共性的经历背景,在我们开展精益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意识的碰撞,难度可想而知。
本期和大家分享一次线上课从准备,讲解,总结的全过程,希望对于有意向开展这一项传道受业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01一门好的课程应该具备特点
根据个人5年课程培训及项目辅导工作经验,认为讲好一门课程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1、系统性,根据企业的需求,捏碎了,重组,形成适合企业特点的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框架;
2、实践性,方法到成果之间的差距是路径,需要结合企业的背景,总结适合本企业最有效的实践路径,打法;
3、标杆性,标杆案例的呈现,赤裸裸的证明方法的科学性,让大家看到希望,如此才会从内心里面接受这个方法的价值,并愿意尝试,实践。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制造企业的学员们不会买单,会认为理论化,或系统性不足。
02讲好一门课程三步法实践
第一步:准备阶段
我的工作习惯准备阶段会做的几件事情:
1、根据客户需求,授课时间,确定课程的大纲和时间分布,方法,案例,讨论环节的设计;
2、根据曾经公开讲授的35门课程,从中碎片化的抓取对应的知识方法汇总一起,根据企业的熟悉打乱,重新梳理逻辑;同时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补充内容;接着便是购买和课程主题相关的书籍,3天左右到货,快速阅读,将课件内容系统化。近一年买书近百本,之前觉得书很贵,现觉得只要转换成课件的一部分都是值得。凡是写成书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需要从中全面评估自己课程设计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给与一定的底气和力量。
3、根据十多年精益实践积累的几百个改善项目报告及改善视频,从中选择与课程方法匹配是知识点,对案例进行改版,依据课程的逻辑方法,如此才能佐证你的课程逻辑性的正确性。
4、收集授课企业的信息,行业的特点,若上市,则可以查阅到财务信息等数据,判断企业的状态,特点;开始编写适合本企业的实践方法论。对学员来讲,现状了解很清楚,如何开展方法不系统,对老师来说则相反,课程讲解过程很好的互补。
第二步:实施阶段
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不意味着课程内容,学员一定会满意,需要根据现场的表现,随时应变。具体来说需要注意:
1、课程的开场:花十多分钟讲清楚课程的逻辑,安排,重要性,吸引大家的眼光,不可着急的开始课程的解读,否则,很多人听了一半才发现原来如此….
2、课程时间安排:30分钟左右讲解,15分钟互动,15分钟左右总结,休息10分钟,接着下一个循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学员的参与感,不会台疲惫;另一方面老师的嗓子也可以休息一下,降低疲劳度。线上课讲2H为何疲惫呢?学员互动性差,基本需要不停的说2小时,嗓子在1小时以后基本都很不舒服,若没有助教,则对老师的考验蛮大的。大家可以试试,自己连续讲话2小时的状态。
3、课程过程控场:不可着急讲解完所有的知识,根据学员的反应,感兴趣的深度解读,大家迷茫的则快速闪过,如此学员有所收获,课程效果也是饱满的。
关于克服讲课过程的紧张技巧,前期的文章有分享,各位可搜索查阅,这里不赘述。
第三步:总结阶段
课程完美交付,学员满意,是否意味着可以放松呢?对老师来说,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便于下次课程升级。
1、课程方法体系的完善:讲解过程,互动过程,老师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这些知识点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及时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有次讲快速换模的案例和方法,学员反馈用不着,意义不大,沟通才发现此企业已经实现全自动换模,不存在换模的损失,已经生产运行十多年,管理非常成熟。这样的方法,没有办法落地,于他而言确实无用,于你而言收集到一个企业的案例,是宝贵的。
2、课程的过程控制完善:对课程各部分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发现什么问题,记录改善。如,和学员约法三章,互动发言,课程讲解中,发现学员互动性很差,便放弃了互动,导致讲课很疲惫,效果且差。不应该受到学员的影响,做正确的事项,不是忽略。讲课,互动是必须具备的,否则课程意义微小。
3、课程结束后心态的调整:对老师来说,讲授完毕基本是2类状态,很疲惫,不愿意多说话,还有便是很兴奋,觉得很成功;这些感受并不能真正说明课程的效果如何,只是个人的真实感受罢了。当你非常疲惫不堪的时候,说明你的收获的巨大的,对你的成长帮助很大。名义上是给学员讲课,实际是老师自我的独白,自我对话,对知识体系的更深刻感悟,从而实现课程的升级迭代。
简单总结:精益生产系列课程是实战沉淀下来的一套方法论,是案例的表象化,也是个人的能力的呈现。你的讲师风格,语言的准确性,外貌等特点随着你的专业性,逐渐弱化,需要扬长避短,十年磨剑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希望以上个人见解,对于有意想成为精益生产课程的讲师有所帮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