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孩子因病老请假,因为毕业班了,我为此烦恼而焦虑。佛陀说:痛苦是开悟的前提。突然有一天,我醒悟:孩子上学我就轻松,孩子不上学我就痛苦,我的苦乐喜悲岂不是绑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了满足我需求的供给者,我成了一个“索取者”,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内心的烦恼一下子迎刃而解,因为我思考的维度瞬间提升了。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父母是个急性子,看见孩子慢就急吼催促,这是用逼迫孩子“快”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急”;父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就督促孩子拼命学习,好用孩子的优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价值感,让自己有面子;孩子有点风吹草动,父母心里已草木皆兵,总是渴望孩子乖顺平安健康,没事儿的时候自己在一边静悄悄地,有事的时候也别给父母说,就只是做一个让父母省心高兴的“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向父母敞开心扉,小的时候,孩子面临的事少,学习任务相对轻松,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当进入青春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残酷的竞争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孩子终于承受不住了,就“趴窝”了,因为,活在“索取”类型的父母身边,大人孩子的角色有些颠倒,孩子成了一个小大人来满足父母的需求而让他们高兴。可是他们还只是个孩子,他们的能量那么小,不仅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能量,还得迁就父母把自己微弱的能量释放给他们,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能不出现问题吗?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必须先学习成长,把自己修成一个人格成熟、情绪稳定、坚强有力的人。我们应当做一个好的供给者,在他哭泣的时候,替他抹掉眼泪,告诉他:“你可以伤心,但我们会陪在你身旁”,而不是不耐烦地把他推到一边数落一顿:“这点事儿,哭什么哭,不嫌丢人!”我们觉得小的事儿在孩子那里可能像山一样大。在他渴望做一件事的时候,告诉他:“好,去做吧,爸爸妈妈支持你!”而不是不屑一顾地说:“弄那个干什么,不当吃当喝的还耽误学习。”在孩子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俯下身子陪孩子做一做,体会一下他到底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告诉他:“没关系,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而不是一通抱怨:“你看你连个学习都弄不好,长大了拿什么养活自己?”尤其是目前“趴窝”在家的那些孩子,家长更是要自己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然后用百倍的耐心理解关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都在,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愿意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你的生命独特而珍贵,虽然暂时动摊不了,但那也是在蓄势待发。当孩子不再是被索取,而是被赋能之后,他自然会茁壮成长,生命绽放!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