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过一种现象?

有些管理者很有水平,但还是被员工觉得你没有能力。

有些管理者很想理解下属,但还是被员工吐槽你不近人情。

有些管理者很是器重年轻人,但还是被员工抱怨你不给机会。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主要原因,就是你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对这3件事产生了疏忽。

01.

错把绩效当潜力。

先提个问题,你觉得现实中啥样的员工算是人才?

可能有人会讲,当然是高绩效的员工。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华为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陈雨点曾说:

“企业在识别人才的过程中,把绩效等同于潜力是种误区,因为绩效反映的是员工在当前岗位的胜任程度,而潜力则是影响员工长期发展的因素。”

换句话讲,只有具备潜力的员工才算是人才。那些高绩效员工,未必能承担大任。

例如,我一位朋友之前就很青睐部门里的高绩效员工。可在表象之下,那位年轻人并不简单。

比方说,能为自己绩效加分的事,能在领导面前露脸的问题,员工抢着做。跟绩效无关的事,领导也看不见的问题,员工能躲则躲。

因为甩锅与逃避责任的频繁出现,年轻人在部门里得罪了许多人,大家都非常讨厌他。

之后处理一次紧急项目时,朋友委派这位高绩效员工挑大梁。还是熟悉的套路,年轻人表面上将项目做得特别完美,验收时,也忽悠过去了。

结果客户后来发现不对劲,有些细节根本没做好,就直接投诉到总部。朋友作为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受到了降薪处分。

华盛顿大学教授杰瑞·穆勒曾指出:

不少人精于通过各种方法操纵绩效指标,他们为数据注水,或是只应付那些能改善绩效的任务。他们不报告负面个案,遇到极端情况,甚至会编造证据。

仅凭绩效高低来评判员工,不仅对下属不负责,对管理者而言,也是一种风险。

在关键时刻,能助管理者一臂之力,帮你解决棘手问题的,永远是那些靠得住的人才。所以判断员工的潜力,就十分重要。

《华为团队管理之道》书中,就为咱们提供了四种方法:

  1. 考察员工学习力,看看他们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或是尝试新的工作内容?
  2. 分析员工的思维层次,看看有哪些人愿意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能应对一些复杂事件?
  3. 留意员工的人际关系,看看他们能否用情商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并用尊重理解他人?
  4. 关注员工的抗压能力,看看在极端压力面前,他们能否保持稳定,避免崩溃的出现?

如果以上4点员工都具备,无论他们现在绩效如何,管理者都应该重视。

如果以上4点员工都不具备,无论他们绩效多高,管理者都应该小心。

02.

错把严肃当威信。

试想一个场景:

有两个人同时找你办一件事情,第一个人说话听起来很舒服,第二个人说话听起来很生硬。

你会帮哪个办事?

如果没猜错,大概率是帮助前者,并拒绝后者。

为什么呢?因为语言风格对人感受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同样的逻辑,在工作中,当员工犯了错误,管理者就很容易像家长训孩子那样,批评员工一顿。有些管理者,甚至会为了树立威信,故意将每一次沟通,都弄得极为严肃。

看似这种方法孔武有力,却不能让员工信服,因为谁都不喜欢被人说教,更不想接受一些生硬的信息。

华为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陈雨点曾指出:

管理者与下属沟通,认为严肃型语言风格有助于树立威信,是一种误区。这样的实践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员工会觉得你太强势,进而产生更大的距离感。

与这种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乔布斯的例子。

例如,在开发Mac电脑时,乔布斯抱怨开机时间太长,要求缩短10秒。但员工反驳说做不到,还从技术角度,列举了相关证据。

之后乔布斯对员工讲:

“如果能救人一命,你愿意想办法么?”

“倘若有500万人使用Mac电脑,每天开机都要多用10秒钟,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这相当于100个人的终身寿命。”

员工听到这一番话,走心了,就沉下心回去调整,最终将Mac电脑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超额完成任务。

因此,管理者最有效的威信,并不是刻意的严肃,而是巧妙的共情。

在《华为团队管理之道》书中,就为咱们提供了共情沟通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先了解员工的诉求,看看他们是要求助?还是诉苦?

第二步,体会员工的感受,如果他们非常惊慌或是痛苦,就给点时间平复心情。

第三步,用语言描述你看到他好的一面,并提出自己对问题产生的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鼓励员工说出内心所想,管理者专注倾听。

咱们要切记,沟通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员工的体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为他们本就处于弱势的位置,共情的价值,就是填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内心距离。

只有双方能够同频,沟通才会有效,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03.

错把短板当焦点。

现实中,咱们总能听到一些员工吐槽管理者没有能力,甚至以“饭桶”相称。

其实,这并不代表管理者真就一无是处。相反,他们只是没有发挥自己的强项。

比方说,管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木桶理论”,意思是:

一个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长板决定,而是由短板决定。

在这种观点的推动下,许多管理者在晋升后,整天忙着修补短板,完善缺点,然后将个人优势晾在一边,不管不顾。

虽然此类方式看似正确,可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哪怕折腾千百遍,都费力不讨好。

华为亚太片区总裁田峰,接受作家田涛采访时,曾提到:

有时太追求完美就带来一个问题,不自信,老去关注别人怎么想,想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

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是为了发挥自己的强项,把强项发挥到极致,就能成功。你想在各方面都发挥到极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求全责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

“我这一生,短板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然后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是一个高桶了。”

看到这估计你想问,那完善缺点就不重要了?

当然重要。

可关键在于,完善缺点是员工阶段最重要的事;发挥强项是管理者阶段最重要的事。

因为你已经晋升了,下面有员工协助你,自己不再单打独斗,就可以借助团队力量完善个人缺点。

此时尽力发挥自身强项,提升团队的上限,才是重中之重。

对此,《华为团队管理之道》书中,就为咱们提供了3种发挥强项的建议:

  1. 聚焦优势。

思考一下,为啥你会有这些优势,是什么使你与众不同?询问你所信任的人,听取他们的建议。

要花更多时间培养团队,将个人优势变成团队优势,从而提高整体能力。

第二点,规避劣势

虽然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有劣势,但要想客观了解自己,认清劣势非常重要。诚恳听取他们针对劣势给出的分析和改进建议。

有些劣势不容易在短期内弥补,你要在团队中找到和自己能力互补的成员,形成团队作战,这样才能规避劣势。

第三点,找准机会。

管理者的工作包括制定工作目标、策略、计划、人员布局等。你可以从这些工作内容出发,梳理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意识运用自己的优势。

在你认为拿不定主意,找不到下手点时,可以听取他人给出的策略和建议。尤其在做决策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聚焦优势和规避劣势。

写在最后:

对于管理者来讲,让自身具备领导力,发挥团队的潜力,成为员工心里的好领导,是咱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虽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总会产生摩擦,但只要你坚持赋能于他人,一切问题,都可被解决。

哈佛商学院教授托马斯·J.德朗曾说:

我们每取得一个成就,视野就会变窄,能看到的只有下一个成功。眼中只看到事业和成就,会让自己错过发生在周围、能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机会。

作为领导,就要鼓舞他人、激励他人、为他人创造机遇。重新定义你的成功,即使自己的成就并非名垂青史,你也能成为一个好领导。

谨以上内容,咱们一同共勉。

参考来源:

01.《华为团队管理之道》作者:陈雨点。

02.《华为访谈录》作者:田涛。

03.《指标陷阱》作者:杰瑞·穆勒。

04.《记住你是谁》作者:黛西·韦德曼。

作者:晋良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