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孩子们下楼玩,我在沙发上“摆烂”,一动不动,有种灵魂被掏空的感觉,D先生下班回来吃饭,我灵魂拷问了一下他:
“可以对生活认怂吗?”
他答:“孩子才放假,这么快就认怂了”
于是,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下楼了…
这成了生活写照中的常态,当你刚要躺平的时候,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声音,你还没资格躺…
遇到困难时,心里的坚韧度,死磕困难的能力,都会长期积蓄一种坚持的意义,所以,不能怂。
而当我想记录这些的时候,又到了漫漫长夜…
这又和我晚上11点睡早6点起的生物钟有点违背。
最近,没空看书,也没空写字。日程上满满的记录着带小孩看牙,洗耳朵,自己治牙,老二看皮肤的时间(预约时间都难挨着,同时要保证核酸准时)再加上他们的游泳课,篮球课时间等,还有正常的饮食起居,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想想,已经连续吃了两天大家乐,吃了两天mc…
大儿子说,明天他煮重庆小面,再加一个饮品。
当然,我并不抱怨,也不需要情绪价值哄自己,只是想理清问题并解决问题,想把生活和工作都抓住,就不能觉得自己爬山涉水太艰辛。如何让自己生活和工作变得高效,把兴趣和爱好也不落下,才是要思考的事。在我看来。工作是快乐,生活的付出是责任。
最近摆烂的方式:“主业躺平,副业内卷”
差一篇《心流下》未写,前两天还构思了一篇《跨界3》的内容,也耽搁了,又担心好不容易累积的阅读量又要拉胯,在写东西这件事上,与其说阅读数和评论极点赞数都是对内容的认可,更不如说,把这个过程当做写给自己就好了,能坚持写下去这已经非常不易了。
人民日报的鸡汤来个吧: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除了暑假带娃,部分工作外,我想说手机,真的会分散注意力,有时候我会同时把文章发到微博和头条,剪辑好的视频会同时发放到抖音和视频号,而且这个过程你还要时不时的看一下,有多少阅读量,有多少点赞数,那天我和搭档在互相拷问,剪辑视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一定要定义为传播和分享,做这件事才有动力,做完就不要再花太多精力在上面,完美的画个over就行了。
但,我们仍然要时刻警惕手机对时间的占有,把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吸入屏幕中,而最终,你并不快乐,日子好像什么有意义的事都没做,碎片化的信息有时候是给予,更多时候,是种剥夺。
今天张琦老师在泉州上课,场面火爆,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有很多网红老师崛起,这位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单身80后云南妹子,异军突起,而她的幕后团队,跟我们也合作了其他网红老师,这样的一个团队(针对一两个老师),实不相瞒,大约一百人…也就是所谓的MCN团队,网红需要专业的打法,当然,张琦老师特别勤奋,号称24小时不停播的直播间,女人在培训圈混,大多要有几分侠气,北京也叫局气…多才多艺,也要不拘小节。
很多邻居给我留言,说好喜欢张琦,对我而言,我对名师和名企有点脱敏了,过去的很多年,我们接触过太多所谓的名师,梁冬啊,张德芬啊,傅佩荣,许小年,樊纲,曲黎敏,胡因梦啊,马未都…也培养过很多老师,最后发现,大家都一样,借着点点星光上位的普通人而已。
其实,获得价值信息最好的方式是平台。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等咨询公司很容易吸引更优质的人脉,平台就是最好的连接者。与这些名师名企接触并不是我们多牛,不过是当时那个平台赋能而已,团队的价值才是价值,而我们个人在链接资源时,又让彼此的价值在交付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也就形成了合力,合力中你的能力突出,就变成了竞争力,仅此而已。
高雄勇老师的爆品工作坊也在唐山完美交付了,真不错。明天是我们一个老师给麦克韦尔公司培训,这家公司,竟然就在我家隔壁…
8-9月线上课今天的日程发布出来了,
幕后,又是很多人的努力。
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关乎台前与幕后的工作,也见过很多普通老师到名人的发展之路,也去过很多名企,这过程,我们有站在台上的光芒,也接收无数的掌声,更有散场时的落寞…
散场后,各回各家,各过各的日子,谁不是凡人一个?
以前,每场开心麻花我都会去看,最后落幕,演员鞠躬那刻,我总会泪流满面。
而回头再看这些,
天高海阔。
2022.7.16
80后,两娃妈,扎根培训与跨界,主业带娃,副业搞工作,副业比主业好,被别人称作哥的女(伪)文艺中年,还有一颗没被生活揉碎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