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精选集》分为杂谈、访问、乐演、影评、悦读、文论6个部分,219篇文章,35万余字,近600页。
《微声随想录》分为故乡、随笔、游记、亲子、它们、背影、信仰、短歌8个部分,133篇文章,22万余字,近400页。
7月28日周四,我拿到了《晓看精选集》和《微声随想录》。
这两本集子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2000年成为报社记者后,我就开始了职业写字生涯。所以这两本集子收录的文章,大部分写于2000年之后。
有几位朋友收到书后,表示惊讶:这么厚?
确实,一不小心,我就把20多年写的文章精华都收进来了。似乎从来没有在短时间内做过如此高强度的文字整理工作,6月8日晚上开始整理书稿。分别从以前出版的《恋恋韩情》《韩碟》《美国游记》《我不是娱记》文稿,从已经整理成册却没有机会正式出版的《天堂电影院》文稿,从自媒体已发出的历年稿件中,依次精选文章。不知不觉,就意识到必须分成两本集子,一本是作为媒体记者发表的文章,取名《晓看精选集》;一本是个人随笔文章,取名《微声随想录》。
没日没夜地利用晚上、周末时间看稿子,7月8日写好序言,正好花了一个月时间,书稿整理完成。
接下来,是确定开本、字号、格式等。从成本考虑,我选取了143*210的大32开尺寸,这也是纸张利用率最高的开本。
几天时间,两本集子就排版好了。7月15日周五,我去拿一校的书稿,看到两位老师用方正书版软件排版,她们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像变魔术一般。于是我突然想起90年代在北京的编辑部工作时,曾看到过这种专业的图书排版软件。没想到20多年过去,现在的出版业依然在用。记忆回来了,感觉也非常亲切。
一校的书稿是用A4打印,每一本都是厚厚的一叠。周末的时间,又是没日没夜地看稿,近60万字,花了三天时间看完,并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7月19日周二,修改一校书稿。改后他们打印好样书,我周四拿到后,又熬了一个通宵进行校对。这次的校对比一校还要辛苦,因为要把改过的文字找出来核对一遍。
7月22日周五,修改二校书稿。终于赶在下午5点之前,发到印厂。7月28日,拿到成品。
感谢上帝,他总是有着最好的安排。在7月底告别的时间,我如期拿到了两本集子。
封面设计师金老师非常专业,两本集子都设计了两个封面。我挑选了A方案,基本没做什么调整。《晓看精选集》他选了我提供的柬埔寨卜哥山教堂前的剪影照片做底,前勒口放题字等信息,封底放作者信息和照片。一开始我选了云南洱海边的照片,后来换成韩国济州岛海边的照片,因为手拿相机、背双肩包的样子,更符合记者的特点。
《微声随想录》,金老师选了序言中的一段话放在素淡的白色封面,前勒口用教堂前的圆图,题字等信息放在后勒口。封底他选了一首书稿中的诗,这样的设计我很喜欢。
我邀请90后艺术新锐金秦瑞和洪雨奇,分别用行书、楷书题写书名,这也赋予这两本集子在设计上的不同气质。另外,两本集子的页码标注、作者照片处理等,也体现了细节上的区别。
每本集子的最后,都有8页图集,和文章形成呼应。《晓看精选集》选了历年有代表性的采访合影,大部分合影对象都可以在“访问”部分找到对应的文章。
《微声随想录》文后的8页图集,我精选了历年拍摄的照片,也是和收录的文章内容有关。
由于缺乏经验,没有预留足够多的时间,这次仓促推出两本集子,难免挂一漏万,存在较多不足。也希望朋友们能在评论区指出问题,以便我日后改进。
我的语文老师褚树荣说:“知识是有价值的。”我也希望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找到喜欢这些文章、愿意阅读它们的读者。如果您对这两本集子有兴趣,可以私信发送您的姓名、手机、收件方式,我将尽快寄出。它俩的成本价是80,您的赞赏可以随意。
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附录:自序和目录
一种回望,一个告别
终于到了和人生的重要阶段告别的时候。
2022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年轮的节点。无论工作还是年龄,2022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也希望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它。于是有了这两本集子:以媒体人身份写的《晓看精选集》,以个人随笔为主的《微声随想录》。
一
之所以称之为集子而不是书,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自费的形式,出这样的文字合集。我曾经出版过纸质书《恋恋韩情》《韩碟》,都拿到过稿费,也曾经出版过电子书《美国游记》《我不是娱记》,也有点小稿酬,和纸质书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却也代表着网络时代电子读物的灵活和随意。
而自费出集子,是出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保护文章原生态。正式出版物虽然有书号,能出售,摆上书店的书架,但审查严格,特别是现在。我希望有些文章能有着情感和思想最原生态的样子,所以就用这样的形式保留。
第二个原因,打捞文章。我有三个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号、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博客写了17年,是我最重视的个人平台,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收录在上面。但是一个平台有蓬勃就有衰落,博客已经日渐凋敝,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新浪博客处于系统维护阶段,只有自己可见,内容无法分享了。何时可以开放?是个未知数,这更加让我意识到打捞文章的必要性。
《美国游记》《我不是娱记》,我都是通过自己发在博客上的文章进行整理,我也无数次通过博客寻找到十多年前写的文章,但我意识到,它们并不会永远留在上面,把所有文章放在一个平台上是危险的,是时候做一次集中的归纳和整理了。
第三个原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划上一个阶段的句号。站在五十这个人生重要节点上,我需要做个回顾,也希望给同事们、长辈们、亲朋好友们留个纪念,知晓我到底做了哪些事,这样的经历并非过眼烟云。
二
我在介绍自己时,这样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作、摄影、公益、电影、阅读、音乐、旅行。”“一个喜欢记下故事、留住记忆的人。”这样的兴趣爱好和记者的职业,组成了这两本集子的大致面貌。
《晓看精选集》是我20多年媒体记者身份所写文章的辑录,包括杂谈评论、人物访谈、音乐和演出、影评、悦读、论文等,涉及采访报道过的所有领域,写过的所有文体。可以说,作为媒体人写过的重要文章,基本都收录在这里了。这些文章大多在自己所在的报社刊登过。有些特别注明的出处,是在其他平台所发表的文章。
《微声随想录》收录的文章,比较个人化,包括摄影、游记、故乡、随笔、亲子、它们、背影、信仰、短歌。有些在媒体上发表过,更多是发在自媒体上,比如信仰、短歌。
微声,来自《圣经真理百课》:“你的心思要与神和他的圣灵,并圣经的话协调一致,这样才可以听到他安静的微声。”
我的新浪博客迄今已经有2000余篇文章,几百万字。几十年的积累,要在短时间内调遣出来,集中整理,是个大工程。从6月8日开始,我基本上每晚都在整理文章,希望赶在7月底之前,拿到两本集子,送给同事们,这样的告别也比较有仪式感。
三
那么,几千篇的文章、几百万的文字量,如果精选呢?我的选择标准是:有价值观输出的文章;有个体成长和感悟的文章;有纪念意义的文章;我和同事、朋友之间有情感联结的文章;还有那些阅读量比较高的文章。有意思的是,在那个发出博文后不用转朋友圈、不用看阅读量的年代,我现在整理的时候才发现,多篇文章有几千甚至上万的阅读量。所以文章有没有人阅读,有没有反馈,有没有价值,有时候需要时间来证明,平台会给出真实的数据。我喜欢这样的真实和自然而然。
我们向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把文化提到至高,但是文化只是精神层面或是民族之间的差异,文化输出相对于价值观输出,后者更加重要。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输出,才是最高级的输出,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
在选择几十年精选文章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特别是杂谈的文章,有几年每周三的早上,都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刻,因为要赶出一篇报纸《卷首语》,需要言之有物。每周三也是出报的日子,是不能有闪失的高压线。这些辛苦并没有白费。有些采访和经历,把它记录下来了,对于我来说,就成了凝固性的文章,几十年后依然可以翻阅。所以我要感恩记者这门职业,让自己一直有收获和成长。
想我了,就看这两本书吧,里面记录了我半生的经历、情感和所思所想。
人生的一个重要篇章已经翻页,接下来还有不同的篇章等待着我去谱写和延续。愿我们能继续在文字中相遇。
特别说明:每篇文章最后都注明了写作的大致时间,所以您看到的文章内容,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之前。可能和现在的状况有所出入,也请留意。
两本集子的封面题字,出自两位90后。《晓看精选集》的行书由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与篆刻专业的金秦瑞题写,他也是我参加的文广书画俱乐部的书法老师。《微声随想录》的楷书由我的同事洪雨奇题写,她是艺术家王德惠先生的学生。
图片方面的设计,感谢报社美编方舟,他同样是90后。
最后,谢谢你们的阅读。愿这些文章对你们有益。
2022年7月8日
《晓看精选集》目录
Part 1 杂谈
《杂谈》的文章,大多在报社刊登过,大多和当周发生的文化娱乐圈事件有关。有些特别注明的出处,是在其他平台所发表的文章。
炒作之上流中流与下流
你的胃口能吊多高吊多久?
小崔老了
不好看,不妨不看
是悲哀还是幸事
奥运综合征导致了我最离奇的一次采访
老底子和新意思
当爱已成往事
别后,再开始吧
2014世界杯印象
出轨男的轮回游戏
一辈子暖才是真的暖
高仓健是不是暖男
汪峰的较真和大众的狂欢
生命的珍宝
平凡的力量
女人,别让自己贬值
需要自由,更需要尊重
为了更好的将来
90后,有态度——梁璐舌战于虎
给前任颁奖
这是一个文艺片的坏时代
致敬之后的反思
坚守是因为足够热爱,离开是为了更好开始
雅和俗,忧与乐
杨坤的被吸毒和阎肃的被去世
做一个Nice和耐撕的人
刘晓庆:活出自己的风华绝代
陈冠希,没关系
73届金球奖,全场为这三个男人起立鼓掌
告别的时代,致敬远去的摇滚老炮儿
变味的质疑和跑偏的纪念
世界知识产权日,谈谈蒋胜男、王小平的IP纠纷
重逢“八少女”
跟着电视学历史文化
主角和配角
围观、愤怒、责问后,不应是遗忘
啊!朋友再见:别了,瓦尔特
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跟风是跟风者的墓志铭
也来说说“虚拟与现实”
为什么爱上蒋勋
在一起,只是开始
别让口水、兴奋剂占据了奥运会
不想当诗人的歌手不是好作家
我们看到的丑陋太多,爱却太少
罗尔事件:别让喧嚣过后只剩一地鸡毛
读书,总有着美好的模样
女人月,女人该怎样问候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金庸
日本导演拍的武汉纪录片因真实走红网络,为什么我们拍的都是抗日神剧?
Part 2 访问
人物采访是我采访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有了电子书《我不是娱记》三部曲。《访问》的文章,即是从三部曲中精选而来,这些文章按照采写的时间先后排序,选取历经时间沉淀后依然有价值的文章,集结而成。内容以是否有价值为选择标准,而不是采访对象的知名度。
它们并非过眼烟云
汪涵:快乐就是那么容易
追访周杰伦
16小时追访李英爱
杭州武林路上走出国际明星汤唯
三次采访谢晋,中国电影最辉煌时期的代表
方芳能火三十多年,为什么呢?
许巍:请大家冲着音乐而来
刘震云:最好的朋友都在书里
亚当斯的黑白影像,一首冷峻又炽热的诗
章诒和:我是没落分子
单凡:用缓慢放大瞬间
刘星:矛盾的中阮隐士
暑期,如何给孩子减寂寞
马世芳:流行音乐并非朝三暮四
高晓松:饿死音乐家是文明社会的羞耻
令飞与丹青谈鲁迅
雅克?贝汉: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电影院
侯孝贤:身处边缘才能看得清楚
李宗盛:情歌总是唱不腻
姚晨:说说记者这点事儿
吴念真:太太一边听我讲初恋,一边给我倒茶
芭芭拉·莱森:图书馆是每个人的“街角大学”
孟京辉:只有舞台能让我飞翔
袁腾飞:请别叫我“最牛历史老师”
基努·里维斯:做一个会讲好故事的人
汪峰:我自信,我存在
方文山:漫话中国风
谢天笑:摇滚乐,一定是越老越好
吴山明: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周星驰:其实我拍的都是童话
陈佩斯:是的,你们只能在舞台上瞅见我
吕丽萍孙海英:人要学会“独自温暖”
王澍:造有文化的房子
余秀华: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互相成长
我采访过的语文老师褚树荣
顾爷聊艺术:其实我是个“翻译”,受欢迎是因为“说人话”
Part 3 乐演
《乐演》收录的文章,是音乐会、演唱会、话剧等演出的现场,或者一些赏碟评论。我并非专业乐评人,但热爱音乐。音乐和演出报道,也是我很长时间都涉及的领域。
为什么邓丽君经久难忘
影视剧是加工艺术,话剧是直播艺术
《暗恋桃花源》:人生没有绝对的悲喜
今夜无人入睡 维塔斯杭州演唱会
在音乐和舞步中悼念杰克逊
《山楂树》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恋故事
走抒情路线的李健,似乎是费玉清的绝佳接班人
看经典《天鹅湖》,细数“挥鞭转”
空气补给站“爱无止境演唱会”
《宝岛一村》,连起台湾和大陆半个世纪的别离
装饰我的梦
黄金拍档 你写我歌
青春版《牡丹亭》,又一出才子佳人的美梦
让我听醉的《叶塞尼亚》
十年:一岁一哭荣
美妙的童声和热情的舞蹈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但愿人长久
莱昂纳德?科恩,美丽的老声音
桃乐丝:Dying in the sun
神秘园第四次来杭,灵魂乐声穿透雪夜
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仿佛贝多芬附体
最经典的雅尼和雅典卫城音乐会
Part 4 影评
40多年来,没有停止过看电影。但真正写影评,却是从事记者职业以后。热爱电影,记录电影,是因为电影和生活并不是割裂的。电影就是人生,人生也是电影。
这里的文章,从《天堂电影院:高分电影里的情爱》电影随笔集精选而来。按照动画动物电影、体育电影、欧美电影、日韩电影、中国电影、信仰电影等进行排序。
电影就是人生
《灰姑娘》:Cinderella,不灭的魔法梦
《小王子》:重新发现真爱
原来150年前,爱丽丝就玩起了时空穿越
艾玛版的贝儿公主是个新女性
《寻梦环游记》:请记住我,我们并没有分离
爱《龙猫》,因为不舍天真
《女王的柯基》:法国人拍的动画片,才会如此调侃英国王室和川普
《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爱狗人士十诫
《流浪猫鲍勃》:人类需要猫咪,胜过猫咪需要我们
《天堂电影院》:迷影者的电影“圣经”
《公民凯恩》:“玫瑰花蕾”的现代解读
没有结局的《罗马假日》,是另一种美好的结局
《十二怒汉》:合理怀疑的鼻祖
《简爱》:邱岳峰和李梓的配音让它变得更永恒
《杀死一只知更鸟》:律师芬奇,电影百年第一银幕英雄
《死亡诗社》:诗歌和文学的礼赞
没拿到奥斯卡的《肖申克的救赎》,为何成为影史NO.1
《云上的日子》:邂逅的情爱与性爱故事
《歌剧魅影》:可能是最好看的音乐剧
《窃听风暴》:感情会破坏原则,却能拯救灵魂
《怦然心动》:为你内心的美好
穿越30年,《悲惨世界》依然在闪光
《雨果》:向黑白默片时代致敬的立体情书
《尼斯·疯狂的心》:最彻底的治愈,是治愈灵魂
《模仿游戏》:走进天才数学家图灵的精神世界
《爱乐之城》:没有什么比梦想更重要
《水形物语》:成人童话与暗黑世界的对抗
《绿皮书》:美国社会的黑白冲突,为什么会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
她愿意做玛丽亚,命运却让她成为卡拉斯
《摔跤吧!爸爸》值得拿到逆天高分
《绝杀慕尼黑》:3秒钟,一切皆有可能
纯美《生死恋》,把70年代末的中国人看呆了
《砂器》:人性的弱点
重温《追捕》:你知道当年删了哪些内容吗?
《人证》:无法逃离的宿命
在《情书》中追忆似水年华
重温《入殓师》:学会爱,才能学会告别
《绿洲》:卑微的爱,高尚的爱
《2009迷失记忆》:历史向左走or向右走
《孝子洞理发师》:总统理发师的苦乐年华
《醉画仙》:朝鲜画仙的一生
《实尾岛》:尘封的政治往事
《辩护人》为何得民心?
《鸣梁海战》:民族英雄李舜臣的胜利
《霜花店》:性会产生爱情
老人的日暮与《诗》的斜阳
《熔炉》:改变韩国国家的电影
选择《寄生虫》,是奥斯卡的创举,也是奥斯卡的退步
没有色的《色,戒》还是《色,戒》吗?
《立春》: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可以高贵
《海角七号》:最伤感的情书,最美丽的拥抱
偷得走的岁月,偷不走的美好情感
《飞越老人院》:中国版《遗愿清单》
《百鸟朝凤》:只要你足够热爱,就能守得住孤独
《大鱼海棠》:付出和舍己是爱的最高境界
《无问西东》:致不完美但真心、无畏、向善的青春
《我不是药神》:戳中民众痛点的中国式超级英雄
《影》:人性的罪恶和阴影
《地久天长》:当我们无法拥有孩子,我们还能拥有什么?
《最好的我们》:青春一直拥有观众
《烈火战车》和《终极胜利》:奥运冠军李爱锐生命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听杨济余教授讲元电影惊悚悬念片《后窗》
《巴贝特之宴》,美食见证爱的信仰
谁是生活中的《密阳》
《苦路十四站》:女孩玛丽亚的受难之路
《血战钢锯岭》:不拿枪的战士如何成为二战英雄
《沉默》,是另一种动人的信仰
《一念无明》:真正的宽恕绝不是不再恨你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信仰很简单,但能创造奇迹
Part 5 悦读
方文山曾说:“我觉得阅读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了,你可以花一个下午,喝着下午茶,就把一个人花几年时间创作的心血读完,为自己所用,这实在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做悦读版时期的大量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体会到,保持阅读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新年,从悦读开始
图画书的世界
超级阿嬷的快乐人生观
她们在美丽文字之外的绝代芳华
81岁的昆德拉与旧爱的《相遇》
两个人的战争,三个人的纯爱
1Q84,村上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名家阅读私享会
纸上巴黎,流动盛宴
神的孩子都跳舞
梁文道:读书人教给读书人的事
《窗里窗外》:聆听逝水年华
爱上民国语文,爱上童真与自然
科学冷浪漫
热情不灭 摇滚不死
诺贝尔向左 爱情向右
孟非:我生性懦弱被动
被宋柯“抛弃”两次的钟立风迎来春天
改变的形式,不变的阅读
副文本世界里的张爱玲
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相性
何处是家园
三门湾故园记忆和四十年教育感悟,都在《所有所思》里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爱的回家路
我的第一次,给了这本书
从福尔摩斯谈谈知识结构
柴斯特的乡愁&塔克拯救大草原
海明威很男人,村上春树很孤独
雨果奖给中国人带来什么?
诗歌的学习,从《诗经》开始
从韩流笔记到美国游记
走近她们和电子书的故事
谁才是真正的病毒?从图书看传染病进化史
Part 6 文论
《文论》里的韩国影视剧文章,来自《恋恋韩情》《韩碟》这两本书。另外几篇,有的是报道,有的是新闻工作论文。工作论文,虽然是给业内看的,但希望圈外的人,也有兴趣看,并看得懂。
韩剧还能风行多久?
韩风袭来,情意浓浓
一个70年代生人的50年电视剧记忆
片名翻译的学问
如何把握和坚守娱乐报道的底线
中国风动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影业正在走向流媒体
跋 我的价值观:工作着,学习着,完善着
番外篇 图集
《微声随想录》目录
Part 1 故乡
每个人都走不出童年和故乡,如同一个人走不出“母体”。《故乡》的文章,大多和美食、老屋、乡土记忆有关。其中《童年》的内容,有所删节,这里是节选。不由自主地记下它们,是不想让记忆消失得那么快。
清明记忆
想念家乡做清明团的青
三门的老房子
童年
台州蜜桔的记忆
开石老屋,乡愁终将凋零
自制清凉美食“洋菜膏”,满满的故乡味道
糟羹和麦焦,台州十四夜的“完美拍档”
Part2 随笔
随笔,也就是随性的笔记。有散文,有杂感,有记述。只要想写,和个人经历、感受有关,都可以是随笔,这也是随笔的妙处。
人在边缘
“大肚皮”乘车记
拆散
拔牙记
杭州媚天下之理由
攀援的丝瓜秧,窗外的一抹绿色风景
上班就像婚姻,需要忍耐和坚持
乔布斯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面对面
70后的大学入学故事
剪不断的记忆——张小泉
秋涛路一弄6号
办公室鼠患
第一次跑马:过程苦不堪言,回忆满是欢乐
昙花一现,极致之美
古新河的春夏秋冬
Part 3 游记
《游记》里的文章,美国的部分最多,精选自电子书《美国游记》。另外有些是工作采访,有些是亲子旅游,有些是跟着单位去旅游。无论哪种形式,都是美好的地方和经历,愿意和大家共享。
姐妹档合作,《美国游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在美国最南端基韦斯特,遇见海明威的六趾猫
两个人的火车站
纽约的日与夜
眼睛不够用,博物馆饕餮之旅
中国导游Sam和美国司机William
美国爸爸的家书:泰德写给初中毕业生咪咪的信
美国青少年打工一族
书店和图书馆,给心灵充电
传统的美国人,不随意变化的美国
美国人和中国人,谁更吃苦耐劳?
西港的日与夜
剪影拍摄:夕阳下的卜哥山法国教堂
皖北,昝寨,一个原生态的新年
千岛湖石后村,看尽秋日硕果
再游岱山
1996年的成都记忆
2007年重游成都
赵晓雷和他的朋友
丽江四天五晚游之大研古城
Part 4 亲子
不知不觉,记录了孩子的成长,从会说话开始,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年满18岁,进入成人。《亲子》的内容,并不是私人记忆,而是希望这样的记录能留给孩子,也希望和父母们分享一点育儿的感受。
趣味童言
成长记录
我家的“小祖宗”
孩子眼里的快乐何其多
听故事的故事
小学的第一天
民办择校白热化,家长和孩子经历人生“大考”
读国际班还是普通班,初三孩子的家长想好了吗?
阅读,远足,写作——中国少年的英伦采风录
当孩子即将进入2020的大学,我也回到了1990的高考和暑假
写在孩子18岁之际
Part 5 它们
小动物们,它们曾经陪伴过我们,或者至今仍在陪伴我们。这份记忆何等美好。人类,确实不是孤独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蜗牛小慢
欢迎来到女喵星球
Spring&Summer:哥俩好,结伴行
Paulie和Willia:社交名媛和野蛮男孩
纪念小灰
美鸿祭
学校猫话梅
纪念一只小猫咪,它在单位院子里死去
阿咪输血救花花,如今它走了
项链
突然去了喵星的黄黄,终于不再受苦
小豹子:从流浪猫到家猫,她会变得幸福吗?
Part 6 背影
随着年岁渐长,一些亲人、相识的朋友隔三差五地去世,就想着写一写“逝者”。对于去世的人,只是真情流露地想写篇文章纪念他们,留住对他们的记忆。
外公&外婆
外婆二三事
选择捐献遗体来向世界告别——纪念我的大舅妈桂娥阿姨
老张伯伯和《苔丝》
管江声——33公岁老太太
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文字——汪泉去世有感
崔健:笑语吟吟暗香去
老同事的老母亲走了,纪念一位老姊妹
纪念我的英语启蒙老师黎亚华
告别盛子潮 留住纯真年代
三代裱画,后继无人:纪念杭派装裱非遗传承人沈建国
别了,102岁的夏奶奶
无论你是谁,你只是那个夜晚充满憧憬的女孩——悼江波
纪念冯运榆:画家生命里的信仰之光
纪念老曹:被下放、蹲监狱、当编剧、办刊物,他的一生非常精彩
纪念陈医师:你走了,留下了欢笑
Part7 信仰
“艺术只提出问题,宗教才是答案。”自从认识了信仰,我的生命被完全改变了。这里收录了和信仰有关的采访、悦读,我的两次见证讲稿等。愿通过这些文字,你也能认识这位奇妙的神。
东方月:信仰是唯一的答案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幸福婚姻的秘密
美国人的宗教信仰
疫情中的价值观:人为什么需要站队?
不要彼此论断,判断我们的乃是神
清唱剧《弥赛亚》,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林语堂为何能成为林语堂?
你愿意像撒该一样“下来”吗?听刘志雄讲不一样的“出人头地
2022年2月22日,在“神作之合”中看到的爱
我为什么要成为基督徒——受洗后的见证
传道人的话
生命见证:信仰里的价值观
Part 8 短歌
没有发表过诗歌,也没有学过诗歌创作。这些作品,在诗人或读者眼里,可能不是真正的诗歌,所以取名“短歌”。
如果你认为是诗,那就是诗了。如果不是诗,那就是我内心的歌。
深夜一点钟的北山路
宁静、勇气、智慧——推荐美文
杭州最美的秋景
外公,上山
消逝的三门人民路人民银行宿舍404
致青春
小时候的幸福
失忆
42岁生日
过去、现在和将来
微信时代,最美的情话
最美的少年——看《我的少女时代》有感
黄昏的时候我怀念一棵楝树
给那些喜欢不理睬或当作没看见的人们
一点一点,我们就老了
三只鹭鸟
古新河
致玉兰
写于海子52岁
情歌组诗7章
喜欢一个人
爱,爱情
爱更重要
只要……
爱如潮水
爱的四种境界
还有美好的爱情吗
对比组诗12章
远和近
老太太和YMCA
感性和理性
老情人和小情人
老人和婴孩
智齿和笨牙
失去和永恒
真实和虚假
老太婆和老头子
真和美
吹哨人和造谣者
文化和文明
跋 恩师笔下的学生“小洋楼”
番外篇 摄影
诗篇5:11凡投靠你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你护庇他们;又愿那爱你名的人都靠你欢欣。
作者简介
娄晓阳,网名小洋楼,媒体人、主任记者,长期从事影视艺文一线报道。
编著图书《恋恋韩情:韩影韩剧韩星爱情完全手册》(2004年,与赵小熊合著,新世界出版社)
《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2005年,中国画报出版社)
人文游记类电子书《美国游记:一本书为你提供美国游玩全指导》(2017年,与CJ合著,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公司出版)
《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2018年,文化艺术篇/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三部曲,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公司出版)
自媒体:
新浪博客“小洋楼杭州”
今日头条号“小洋楼杭州”
微信公众号“人文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