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凌晨,北京中农大创新研修学院(原建大)被划为管控区,学校900余名建大住宿学生和100多名教职工就在这里,1000多人、10天的封闭管理,如何保障同学们学习生活有序平稳?这里的一切都牵动着学校领导及许多师生员工的心。
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建建大工作专班、驻校现场工作组、建大内部成立8个应急工作小组……一环环反应迅速、有条不紊;按时配送三餐、及时送达物资、达成“心愿清单”、开张应急超市、开设答辩室……一步步坚定又暖心;学生守望互助群、师生党员抗疫服务站、学院建大临时党支部、建大战疫志愿服务队……一个个组织火速成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一刻农大人的心团结在一起。
10天建大管控区平安有序的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努力。
连夜集结,我们与你们在一起!
针对突发管控情况,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高度重视,连夜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党委副书记王勇、副校长田见晖任组长的建大工作专班。在研修学院院长吴加志、学工部部长张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研工部部长宋岳镇等老师的统筹下,第一时间成立由研修学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马少军、学工部代表李箐箐、研工部代表陈范骏三人组成驻校现场工作组。
为了能够便捷、快速地给学生提供24小时服务,马少军等建大的老师10天来以办公室为家,李箐箐、陈范骏等5位老师也都住进了学生宿舍,校内外教师的驻守让学生们吃下的第一颗“定心丸”。
同时,建大内部成立的核酸检测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生活保障组、学生宿舍事务组、后勤维修组、卫生消杀清洁组、学生场地保障组和校外机动组等8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密切配合,24小时待命,迅疾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管控的10天里,副校长田见晖,研修学院吴加志每天都到现场门外看望,认真研究管控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严谨、超前地部署各项工作。
建大全体教职工在吴加志、马少军的带领下,坚持快字当头、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夙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全力守护学生健康平安。
驻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开始准备各项工作,晚上有时忙活到凌晨2、3点钟才休息,每天工作都在19个小时左右,连续10天的坚守,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超负荷、克服了非比寻常的困难,只为全力保障建大师生们学习与生活的安全、安定、安心。
第一餐,吃的安心
“同学们,吃早餐啦!”一句看似平淡的话,成为了入驻建大学生们至今脑海中仍记忆深刻的事。
平时,学生都在八点左右吃早餐,但是,管控后如何解决1000多人的第一顿早餐成了工作专班亟待解决的难题。
工作专班连夜统筹协调,向学校后勤处请求紧急调运1000多份早餐,用班车运到建大门口,学院10余位教职工合力将千余份早餐用小推车一车车、一趟趟搬运至学生公寓。
19日早上,“同学们,吃早餐啦!”的声音从楼下喊出,学生们快速领到了充满学校关心关怀的“暖心”第一餐,分量足、样品丰富,看到同学们都很满足,建大奋战一夜的教职工这才安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每日3000余份满怀关爱的一日三餐分别从东、西校区按时送达建大门口,10余位建大的教师与保安接力奋战,用小推车一趟趟地转运至学生公寓每个楼层,每次运完餐食,汗水早已湿透衣背。
与此同时,建大在学生公寓1至6层楼道里快速设置发餐台,同时在公寓一层大厅贴心设置清真取餐台、过了发餐时间临时取餐台。每层由建大工作人员带领4个学生志愿者给同学们发餐。
10天来,3万多份盒饭每日都准时发放至学生们手中。学生们表示,感谢为我们一趟趟运送一日三餐的教职工,学校后勤处每天的菜品都不断更换,包子、豆浆、紫米粥、油条、鸡排、红烧肉……细节之处见真心,让我们在建大吃的安心。
你的心意清单,我们来达成
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同学们的生活物资需求,驻校辅导员搜集了学生“心愿清单”,在“心愿清单”的背后,驻校现场工作组团队在夜以继日地奋斗。
因为临时管控,很多学生学习用品都还在西校区。建大内外迅速联动,13个学院师生将学习用品一件件整理打包好,第一时间送到建大门口,建大教职工与保安顶着炎炎烈日,用50余次的小平板车将500余件学习用品转运到学生手中。
为了保障学子们必备的生活物资,建大教职工们争分夺秒,只用了24小时就将路演大厅一间屋子改造成了应急小超市。超市聚焦管控期间学生急需的商品,由专班协调后勤处组织采购,可乐、面包、牛奶、方便面、新鲜水果等,以及部分日用品快速投放到应急超市中,货源充足、安全、稳定。
建大还多次采购了小型文体用品,如毽子、跳绳、呼啦圈,投放到学生公寓值班室,方便大家借用,以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在被管控的第三天,学生们高兴地说“我的快乐,回来了!”
了解到许多同学毕业在即,答辩、面试迫在眉睫,驻校现场工作组立即紧急收拾整理了学生公寓宿舍、学院会议室,以及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办公室共16间屋子,供同学们使用,并由工作组专人根据同学们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学生答辩安排表。
毕业答辩是一生最难忘的记忆,虽然在特殊时期,为了让同学们没有遗憾,老师们精心布置了答辩室,答辩室外的编号和请勿打扰温馨提示、室内的条幅、花朵、专业摄影拍照一样都不能少,满满的仪式感,为毕业生留下美好回忆。在工作人员和驻校老师们共同努力下,10天来227位学生圆满完成答辩、面试等。
农学院毕业生任丹阳说,“建大答辩室的精心布置让这次答辩多了许多温暖,宿管阿姨对答辩人前往会议室的悉心引导,工作人员在答辩会议室门口张贴的勿扰标志,学院临时党支部为弥补大家无法现场答辩的遗憾组织了拍照等活动,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倍感温暖。”
不辞辛劳,只为学生
“在建大的日子,是温暖的。”这是封闭管理10天来学生们最大的感受。一句“温暖”的背后是无数人不辞辛劳的默默付出。
“一天几十个电话,十几个工作微信群,我生怕漏看一条信息、漏接一个电话。”作为驻校现场工作组总协调的马少军深感责任重大。自建大划为管控区以来,他每天与学校专班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沟通,细致部署安排现场每一项工作,各种防控信息精确统计、上报,一个个通知、一份份数据、一项项工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苦点、累点都值得!”马少军10天来住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每天工作19个小时以上,默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8个工作小组负责人王蔚燕、马德飞、齐淑梅、殷淑红、常云飞等与建大全体工作人员每天像车轮一样连轴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配合疾控、校医院检测学生们的日常健康状况、安排学生核酸检测;做好建大住宿学生防控管理服务和安抚,处置突发状况;保障师生餐食正常转运发放,做好环境保洁消杀,建立快递收取消杀体系,协调转运外出就医学生,运送水果等等,每一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同学们表示,有学校的硬物资保障、学院的关心,更有建大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每天早上六点宿管和保安都在院子里讨论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让防控管理更加温暖;三餐之后的餐盒也都是保洁阿姨牺牲自己的吃饭时间进行及时清理……如此情形发生在每一个楼层,无时无刻都在温暖着学子的心窝。感谢所有为疫情防控、为学生默默付出的老师们!
建大被纳入管控区是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一次真实练兵,10个日夜的高速运转,让学校各个部门、各工作专班、各学院都在“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
这次管控,让建大迸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用一项项“实”的行动、一颗颗真心的守护,筑牢抗击疫情防线,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坚实力量。
记者:马文哲
素材提供:北京中农大创新研修学院
供图:北京中农大创新研修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赵竹村